网络和通信安全 | 第一级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
网络架构 |
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
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 d) 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没有边界防护措施。 |
a) ; 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 d) ; e) 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
a) ; c) ; d) ; e) ; f) 应可按照业务服务的重要程度分配带宽,优先保障重要业务。 |
|
通信传输 | a)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 a) |
a)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或加解密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b) 应采用加解密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字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性。 |
a) ; b) ; c) 应在通信前基于密码技术对通信的双方进行验证或认证; d) 应基于硬件设备对重要通信过程进行加解密运算和密钥管理。 |
|
边界防护 | a) 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防护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 | a) |
a) ; b)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检查; c) 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检查; d) 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确保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防护设备接入内部网络。 |
a) ; b)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检查,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c) 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检查,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d) ; e) 应能够对连接到内部网络的设备进行可信验证,确保接入网络的设备真实可信。 |
|
访问控制 |
a) 应在网络边界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 b) 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 c) 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 |
a) 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 b) ; c) ; d)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
a) ; b) ; c) ; d) ; e)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内容的访问控制。 |
a) ; b) ; c) 应不允许数据带通用协议通过。 |
|
入侵防范 | a)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监视 网络攻击行为 |
a)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b)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和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c) 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特别是未知的新型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分析; d)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
a) ; b) ; c) ; d) ; |